大师网/行业资讯/正文
作者
海藏鉴
2023
02/02
17:20
星期四
分享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
官方公众号
官方公众号

全国首个非遗社区图书馆在深圳福田开馆

随处可见的非遗手工作品、古朴典雅的“中式”设计空间,置身其中,图书资料区、展览展示区与非遗体验区让人流连忘返……

  2月1日,深圳市福田区南园街道非遗主题图书馆正式开馆,作为全国首个非遗社区图书馆,开馆首日便备受瞩目。

  当日,国家文化和旅游公共服务专家委员会委员杜佐祥受聘为南园街道非遗主题图书馆名誉馆长。杜佐祥表示,南园街道非遗主题图书馆在建设上创新出彩,可供市民阅读书籍、观看展览、体验非遗,全方位满足居民非遗文化需求,填补了福田主题图书馆在非遗上的空白,让非遗更加灵活地融入街区生活。

  从早期把非遗文化引入街区,到2017年成立深圳首家街道级非遗馆南园非遗馆,再到2021年被列为深圳唯一“非遗在社区”综合型试点单位、2021年成立南园商圈流动非遗馆,多年来,南园街道积极推动非遗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近5年,南园街道非遗文化已形成众多品牌活动,其中,“非遗在社区”系列活动面向居民提供满绣、皮影制作等8个非遗项目,更成功推动申报了3个区级非遗项目。

  南园街道非遗主题图书馆的揭牌,标志着南园街道“非遗在社区”迈向了新的发展阶段,进一步构建起非遗传承、保护、发展的深圳样本。

  非遗之“花”绚丽绽放

  “一十百千”人才梯队全方位呵护

  新时期“推进文化自信自强,铸就社会主义文化新辉煌”“加大文物和文化遗产保护力度,加强城乡建设中历史文化保护传承”成为重点,十年来,南园街道因地制宜、试点先行,让非遗结出了诸多美味果实。

  “我们发现年轻人很喜欢‘洋节’,商场举办圣诞节等活动会很热闹,而到我们自己的传统节日却静悄悄。”谈起最早做非遗的初衷,南园街道文化站站长史巧云说,中华绚丽多彩的历史文化,值得让更多人学习了解。为此,早在2007年,南园街道就开始推动传统节日进社区、开展“我们的节日”系列主题活动。

  推广非遗、让居民学习非遗,首先得解决场地空间需求,如何做?南园街道利用1个街道文化站+8个社区图书馆+8个社区党群服务中心,以活动形式将特色非遗项目送至居民身边。

  2017年,随着深圳首家街道级非遗馆——南园非遗馆的落地,南园街道也开启了更专业的非遗保护与传承。

  2021年初,南园街道更是被列为深圳市“非遗在社区”的综合型试点单位,同年,就有5名国家级非遗项目传承人、2名深圳市非遗项目传承人与南园非遗馆签约,达成长期合作意向。

  为探索可推广的工作模式,南园街道成立了以街道党工委书记为组长的创建“非遗在社区”示范点工作领导小组,制定《深圳市福田区南园街道创建“非遗在社区”示范点工作方案》,明确创建包含动态保护、活态传承、常态体验、新态发展的重点工作。

  其中,在“活态传承”中创新提出搭建“一十百千”梯队,即增设一名非遗专干、重点培养十名优秀非遗讲师、全面培训百名社区非遗志愿者、广泛培养千名社区非遗爱好者。

  史巧云表示,目前,南园街道“一十百千”梯队已经顺利建成。在强有力队伍的推动下,年均培训非遗课程超1000节,受惠居民超10万人次。

  非遗“芳香”历久弥新

  品牌活动持续释放传统魅力

  “终于有机会深入了解传统文化、学习皮影表演技术了,有这么多老年朋友一起,学习也很热闹。”去年11月15日,老年教育皮影戏实践教学基地开班仪式在南园街道文体中心举行,符合条件的居民选择自己感兴趣的课程后,将参加为期一年的公益培训。

  一直以来,通过公益培训课程推进非遗工作是南园街道主要方式之一。如今,多样化公益培训课程已形成“非遗在社区”系列活动品牌力。

  南园街道文体中心朱航介绍,居民对非遗学习的热情比预想的要更好,街道早期提供“菜单式”非遗课程供居民选择,皮影制作、剪纸、内画、满绣等均由居民投选出来,每次有课程更新,报名链接发布至居民群、社区图书馆读者群中几乎秒光。

  作为一种“活态文化”,非遗是直接依靠人、作用于人的活态传承,没有受众,非遗更是会湮没无闻。如何提起大众兴趣?南园街道依托品牌活动打出了“组合拳”。

  其中,“我们的节日”系列活动从2007年起便在南园街道兴起,2022年即便受疫情影响,“我们的节日”系列活动依然以元宵、端午、七夕、中秋、重阳节为切入点,开展了丰富多彩的体验活动。

  看醒狮、猜灯谜、做灯笼、捏面人……去年2月,南园街道举办“欢乐闹元宵·书香溢南园”主题活动,让辖区商企、居民乐享了一场盛大的文化大餐。当日,醒狮沿东园路舞动游走,将送福纳祥的美好祝愿送进千家万户。需要醒狮上前采青送福的商家,只需要门口悬挂好“生菜利是”,便能在精彩威武的醒狮表演中讨得财源广进的好彩头。

  七夕节,南园街道举行“音你而来为爱告白”线上直播活动,通过前期征集,居民可以通过活动链接为重要的人点一首歌、说一段爱的告白或想说的话。最终,在征集的歌单中挑出15首正能量、比较有代表性的歌曲进行现场演唱。

  为增加趣味性,直播观众可参与线上答题,回答正确与传统节日有关的题目,就能获得满绣口罩、七夕主题鼻烟壶内画等。

  在“中秋拾遗共话佳节”中,南园街道还邀请民俗专家线上讲解中秋及非遗相关知识。埔尾村茶果制作技艺、杨氏旗袍制作技艺让不少居民直呼看不够。

  此外,南园街道也十分重视非遗从娃娃抓起,“非遗进校园”系列活动就覆盖辖区3所中小学、4所幼儿园,以“四点半课程”为主丰富学校第二课堂,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滋润孩子成长。

  非遗联通大众市场

  “进商圈”牵引全新经济IP

  商圈经济是城市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在常态化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双统筹”的大背景下,如何发挥消费基础性作用,推动商圈保持活力并平稳发展?南园街道瞄准了非遗这个大IP。

  2021年11月,在第四届深圳非遗周期间,深圳首家流动非遗馆——南园商圈流动非遗馆启用。这场由政府搭台、协会牵线、商圈助力而共同唱响的非遗市场化文化大戏,为社区居民送来家门口的艺术大餐,为商圈繁荣注入新活力。

  在新城市广场流动非遗馆举办的“秀美华章旗袍展”、景泰蓝掐丝珐琅画主题展等,让深圳市民在商场就能看到各年代的旗袍实物、景泰蓝掐丝画作品等精美展品。

  商圈的公益助力也为其迎来了消费生力军,南园街道陆续将非遗手工培训、亲子培训等课堂开在商圈,居民走进商圈参加公共文化活动,同时在商圈完成物质消费,“文化+商圈”,新颖独特的结合方式绽放出了双赢之花。

  去年11月,南园街道借力东园路美食街开街,还开启了“文化+美食”的惠企、惠民盛宴。开街当天,踩高跷、舞龙醒狮、川剧变脸、沙头角鱼灯舞、河源和平猫头狮等非遗文化队伍沿着东园路开展大巡游,一连串非遗文化精品展演轮番上演,与商户、居民频频互动。

  非遗进商圈,商户组团优惠、美食博主直播探店等系列活动使传统文化与经济发展相得益彰。

  2022年5月,南园街道更是在原商圈流动非遗馆的基础上,联合深圳祺袍文化艺术传播发展有限公司在辖区商圈城市广场成立福田南园商圈非遗馆,使其成为集展演、体验、教育、培训、传承等功能于一体的传承体验基地。

  非遗传承结出新果

  居民转变为专业传承人

  在非遗推广中,最核心的莫过于非遗传承人。

  2017年,在南园非遗馆揭牌时,便聘请深圳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协会会长、深圳市非遗保护名录《皮影戏(深圳)》代表性传承人蔡劲笋担任馆长,同年组建了以南园皮影爱好者为班底的20余人的南园皮影社,创编多个原创皮影剧目。

  此后,满族刺绣国家级非遗传承人孙艳玲,国家一级编导、皮影大师笪建光,冀派内画第四代传承人万欢,麦氏传统奶茶传承人余庆池等也纷纷来到南园,手把手传授传统技艺。

  截至目前,入驻南园的非遗传承人有15位,非遗项目有28项,非遗艺术团队共16支、团队人数达800余人。

  南园街道深知,引入专家只是一时的,只有让传承人队伍不断壮大,注入源源不断的人才“活水”,非遗才能真正活起来,因此,街道也在各类培训中挖掘极具潜力的社区非遗传承人。

  “最早我在南园街道文化站学书法、吉他,后来随着南园皮影社的创立,我便加入了皮影队伍。”刘菲菲生活在南园街道多年,由于自己从事学前教育行业,想要将非遗文化结合,在南园街道的召唤下,便果断报名传承人项目。得益于自有的美术功底,刘菲菲用4年时间,从“小白”到助教,在去年转变成皮影制作技艺传承人。如今,已成为街道“秒空课程”老师中的一员。

  事实上,南园街道不仅培养了社区非遗传承人,去年2月,由街道推动申报的传统技艺类《埔尾茶果制作技艺》、民俗类《潮州工夫茶艺(詹氏)》、传统美术类《皮影制作》3个项目还被列入福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名录,实现了南园街道区级非遗项目从无到有的新突破。

  在创建“非遗在社区”综合试点中,推动“新态发展”也是工作中的重要一环。其中就提出鼓励传承人对自身非遗项目开展标准化技艺设计和材料研发,既保证非遗内核完整,又使形式可流变创新;同时,倡导非遗传承人在做好传统项目保护传承的基础上,主动适应形势发展弘扬时代主旋律。如2021年支持创作了《东纵英雄》原创皮影戏作品,结合本土实际创编了《巴登茶果情》舞蹈。

  

Arts and crafts master

IP 合作邮箱:

dashiwang001@163.com

官方微信公众号

工业和信息化部ICP备案:琼ICP备2022008302号-1

Copyright © 2022 海南省藏品版权鉴定服务中心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中国 海南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若侵权,告知后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