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昌鹏
雕塑
1,一九九六年一月“玉米”石雕壶作品,荣获上海大世界吉尼斯总部颁发的“大世界吉尼斯奖”。
2、一九九六年十月八宝箱”石雕壶作品,在96浙江中国民间艺术博览会,荣获”金奖”。
3、一九九八年六月“乾坤”石雕壶作品,在‘98浙江民间艺术作品展,荣获”金奖’。
4、一九九八年八月“叶落归根”石雕壶作品,在“首届中国国际民间艺术博览会”,荣获”金奖”。
5、一九九九年十一月“雨后春笋”石雕砚作品,在‘99浙江中国民间艺术展,荣获’金奖’。
6、二00一年十二月“仙桃”石雕壶作品,在第二届中国工艺美术精品博览会,荣获‘银奖’。
7、二00二年九月“多子多生”石雕砚作品,在2002年(杭州)国际民间手工艺展览会,“荣获‘金奖’。
8、二00四年十月“美味佳肴”石雕砚作品,在‘2004杭州西湖博览会第五届中国工艺美术大师作品暨工艺美术精品博览会,荣获‘银奖’。
9、二00五年十月“万年佛手”石雕壶作品,在2005杭州西湖博览会第六届工艺美术大师作品暨工艺美术精品博览会,荣获‘银奖’。
10、二00五年十一月“蒸蒸日上”石雕壶作品,在2005上海民族艺术博览会,荣获‘银奖’。
11.、二00六年四月“千竹同宗”石雕壶作品,在‘2006中国手工艺精品博览会,荣获‘银奖’。
12、二0一五年十一月“金龟戏荷”作品,在第五届中国中国木(竹)雕展,荣获”银奖”。
13、二0一五年十一月“四君子”石壶作品,在2015中国(广东)民间工艺博览会,荣获“中国民间工艺精品奖”。
14、二0一五年十一月“金龟戏荷”砚作品,在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广东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广东省民间文艺家协会组办的“岭南杯”2015中国(广东)民间工艺博览会,荣获“金奖”。
15、二0一六年五月一日“知足常乐”石雕砚作品,在2016中国工艺美术“百花奖”(莆田)作品评比中,荣获“银奖”。
16、二0一六年五月二十日“雨后春笋”石砚,在2016世界手工艺产业博览会暨非物质文化产业保护成果展“国匠杯”评选中,荣获“银奖”。
17.二0一六年七月十六日“寿比南山”石雕壶作品,在第十四届中国工艺美术暨古典家具、收藏品博览会,荣获“中艺杯”金奖.
18.二0一七年七月八日“文房四杰”石雕组合作品,在由中国轻工业联合会组办的2017全国手工艺产业博览会暨非物质文化产业传统技艺展“国匠杯”优秀作品评比中,荣获“最佳创作奖”。
19、二0一八年六月十八日“两情相悦”提梁石壶。在第十三届中国玉石雕精品博览会上,荣获“玉缘杯”玉石雕精品大赛“金奖”。
我与陶昌鹏先生同是上海民间文艺家协会成员,彼此早已熟识二十余载。遥记一九八八年上海所举办的“民俗文化博览会”,其轰动性对海上活跃的民间文化、艺术恢复与推广起到推波逐澜的作用。在此次盛会上,陶昌鹏与家族弟兄们以其崭新的超写实主义风格的石雕壶与石雕砚系列作品,登场亮相!正由于他们的石雕壶与砚的独特风貌和雕琢手艺之新颖,颇为引人注目,《文汇报》、《新民晚报》、《上海电视台》等诸多媒体对此的即时采访与后续报导,看的出公众的关注度,引用评论家的话来说:作品很有品味,很有份量。
自从那次与陶先生相识后,我时常关注陶氏石壶艺术的发展,在各大报刊、电视等媒体上常能再次“遇见”有关其的报道与近况,而最有轰动效应莫过几次拍卖活动,竟与“误鉴”和“慈善”扯上了关联:在一九九四年的香港佳士得(christies)大拍上,一把取名为“束竹”的陶氏石壶被藏家送拍,被拍行误断成明清古董,以四十万港币的高价成交,变相开创出石壶艺术的国际标杆。
而在九七香港回归之际,他与其弟合作雕成的“慈善归源”石壶,被上海拍卖行拍出十二万人民币,后悉数捐给上海慈善基金会;同年九月,陶先生带领其兄弟创作出一把被上海大世界“吉尼斯之最”认定的巨壶——金牛王壶,后经上海旅游节艺术品拍卖会,以二十六万人民币成交后,捐赠给上海旅游节。从中明眼人亦可看到,陶先生把其作品的商业记录转化到善行和功德之中,而如此的格调与品行同样蕴藏在其石壶艺术之内。
陶昌鹏先生曾经为了创作“多子多生”石壶,在找不到样本,不知道花生枝叶是何形态的情形下,便在自家门口垒起湿地种上花生,前后耗费整一年半的光阴才把这把“多子多生”石壶做成,以此可见其对于石壶创作的经营之精深与诚恳(此壶刊登于香港《中国文物世界》83期封面)。
藏家大佬与石壶老大
曾有位资深的台湾古董玩家对朋友自负地说过:中国的石壶权威在台湾数我“杨老爷”,而在大陆就数上海的“陶老大”。这位古玩大佬扬先生以家传经营古玩为业,多年来一直穿梭在香港、台湾两地,而自八十年代大陆开放后,他就直奔大陆淘宝,但由于当时国内对于古玩出境有严格限定,因而扬先生只能在大陆寻觅高档艺术品,偶然有次,他在海外某杂志见到介绍上海陶氏石壶的文章,如获至宝,后经过两年的周折与寻觅,最终通过朋友拜会到当时身居中山公园傍一深邃弄堂的陶家老大——陶昌鹏及其兄弟,彼此相见恨晚,而难得的机缘促使这位台籍友人从此一发不可收,在随后的几年频繁造访陶家觅壶,凡新创的“陶氏石壶”多被他一人购藏囊括而去。
这位“杨老爷”对陶昌鹏先生的石壶颇有偏好,多次向陶先生讨教石壶内涵与手艺,而“陶老大”也不厌其烦地向他讲述每把石壶的创作巧思及过程,以及何谓好品质的石壶,如何把玩、赏鉴等,陶昌鹏先生一次一次地把石壶放在杨先生的面前作比较,如是说:“一把好石壶首先是构思设计,主要的不能牵强附会,要自然得体,加上设计巧妙;第二是雕功要无与伦比,因为石雕作为‘减法’,不易把握。也就是说在雕功的基础上的创作构思是重点,艺术家与工匠的区别在那里?就是创新与模仿的区别”。
另有说:“同样的作品,为何有看得顺眼不顺眼的区分呢,这都是造型构造转化成视觉艺术的学问。拿石壶来说,其由壶流、壶身、壶盖、壶把四个部份组成,因而仅有的这四大结构,彼此的体积大小、组成位置、协调统一都是很要经营的。就好比人的头、手、脚,身这四部分的匀称关系,真正好的作品,就像美人,是外表美与内涵美所共生的,石壶也是这样,远看花枝招展,细看全是疤,而粗看一般,自然得体,细品后越来越得味,终会是一把真正的好壶,才是大美之作。
记得有回一位朋友到台湾“杨老爷”家处作客,杨先生便取出一把“陶氏石壶”来“献宝”,泡茶之余,宾主品壶,客人坚信此壶为毛竹制成,扬先生莞尔一笑,两人便为此壶以何种材质所成而打起雅赌来,结果可想而知,这位朋友经过扬先生指点后,最后不得不认输,请客吃饭作罢了。从这则逸事引出的是陶氏石壶虽为石质,但由于雕工上乘,因而壶身轻盈,几乎和其所表现的自然物象等同,根本看不出是人工雕琢而成,极易会被误认为是自然植物的天成之作,称其石壶“巧夺天工”,并不为过。
“石壶陶”的艺术份量
在藏龙卧虎的中国艺术圈里,陶昌鹏大师是颇为低调朴拙的,数十年来的创作,使其更热爱民间工艺美术,认识到肩负历史赋予的继承与发扬民族文化的使命,正由于陶昌鹏先生在民间工艺美术领域中作出的积极建树和贡献,因而受到了社会各界的肯定,并在一九九二年八月被编入《中国民间名人录》,在一九九七年五月被编入《世界名人录》,在一九九六年二月荣获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认定的“民间工艺美术家”称号,并在二00四年十二月被上海市政府授予“工艺美术大师”称号。
而他创作的数十枚石壶、石砚作品,分别在台湾的《壶中天地》、《金玉紫砂》,香港的《中国文物世界》、新加坡的《中国新讯》以及中国的《人民画报》、《上海画报》等海内外百余家报纸、刊物上发表,而海内外的电台、电视台也相续作了大量专题报导,其作品先后被国内以及台湾、日本、香港、新加坡、美国等地区的政要、企业家、藏家们所争相购藏。这些年来,他还对有关创作的理论也作了深入的探讨:从一九九五年开始,先后写了《中国石壶艺术》、《石壶设计艺术》、《石壶的优缺点》、《怎样鉴赏石壶》等的论文问世。
这些年来,陶昌鹏先生以其石雕壶与砚的造诣获得多方殊荣,十余次的国内重要奖项的获得是源于其对艺术孜孜不倦的追求,并用严谨科学的态度对待每件作品的创作。“画如其人”、“见画如同谋面”,这几句鉴赏圈内的话语圭臬,同样适用于手工艺领域:从一个艺术家的成品中能看到其的思想,风格、阅历、甚至性格、人品,而陶昌鹏先生的石壶艺术风格是朴素无华、端庄稳重的,同样也是大气细腻、极具性灵的。品赏其石壶作品,就能感知此人在创作中能心如止水,颇有定力。在投资与金融潮流下,弃艺从商者以及成功者不在少数,而陶先生不为心动,不能说是完全不为外物所动的清高姿态,但他二十多年如一日,孜孜不倦地开拓石壶艺术的技艺与内涵的历程,似乎已经在告诉我们什么。他曾说:“坚持一辈子艺术创造是莫大的幸福,作品在这个领域独树一帜,被社会认可,被藏家追捧,就是最大的‘富有’!”
中国工艺美术大师
Arts and crafts master
IP 合作邮箱:
dashiwang001@163.com
官方微信公众号
工业和信息化部ICP备案:琼ICP备2022008302号-1
Copyright © 2022 海南省藏品版权鉴定服务中心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中国 海南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若侵权,告知后必删除!